從輔導金爭議到海報涉嫌抄襲,《帶我去月球》一路走來坎坷命苦,評價兩極,票房亦遲遲未見起色。有人歸因於主打懷舊的青春校園「小清新」已魅力不再,可是在我眼中,《帶我去月球》相反地,正是瞄準「小清新」所作的極佳突破。


暑假時,我們看到九把刀如何維持一貫風格在《報告老師,怪怪怪怪物》中揶揄台灣校園愛情電影,《帶我去月球》沒那麼張狂,卻同樣在第一場戲就宣示了它不願單單作為一部「小清新」電影的企圖。灰灰髒髒、毫無生命力的城市景觀,電車駛過,主角正翔是到日本出差的上班族,趁著空閒去找赴日發展的高中死黨恩佩。來到高檔的經紀公司,映入眼簾的,卻是曾經的風雲人物李恩佩在收垃圾,原來所謂赴日追夢,只是一張唱片之後的清潔工生活。


恩佩眼中閃過一絲驚訝,但馬上堆起笑容,開個玩笑帶過。她說自己晚上有演出,卻被同樣茫然的正翔在熱鬧卻寂寞的東京街頭逮個正著,恩佩穿著女僕裝,在為酒店發傳單,臉上依然是同一個招牌笑容。


  

 


有如琉璃耀眼卻極度易碎,宋芸樺馬上成功塑造了恩佩的鮮明特質,也註定了她的悲劇結局。於是,正翔穿越回到二十年前,竟是千方百計試圖阻止恩佩追夢。


你曾幾何時看過這樣殘酷的「小清新」電影?《帶我去月球》隨即介紹張雨生出場,在這個夢的象徵下,一首經典接著一首,展開了夢想與現實的拉扯。可是它沒有熱血地唱〈我的未來不是夢〉,而是讓恩佩面對正翔揭露的黑暗未來後,含著淚,透過歌詞懷疑自己;而〈天天想你〉、〈我期待〉、〈帶我去月球〉也都各自被翻轉、重新定義,成為了故事推進的一部分。致敬本來就是種消費,純粹是做的巧不巧的問題,《帶我去月球》的張雨生在故事上有其必要,也未喧賓奪主,算得上是成功。


沒有喧賓奪主,或許也要歸功於夠耀眼的主角。雖說此片評價兩極,但宋芸樺的表現出色大概沒什麼爭議。從第一場戲開始,宋芸樺就在發光。那不只是成功的演出使然,也需演員本人的銀幕形象相輔相成,才成全了專屬於宋芸樺的恩佩。這位自一出道就擺脫不了夏于喬的女演員,從《等一個人咖啡》的初登場,到《我的少女時代》的蛻變,至《帶我去月球時》,已成為毫無爭議的校園風雲人物,再結合出色的歌唱天份,宋芸樺每分每秒都展現了極具說服力的迷人魅力。你可以說是宋芸樺成全了《帶我去月球》,但如果不是電影本身設定清晰,宋芸樺也沒有如此合適的舞台。


  


當然,這樣類型的電影再怎麼反骨,也不會叫你不要追夢。可是偏偏生命中有太多不可抗力,而生命本身又是那麼脆弱。張雨生在最耀眼的時候殞落,更多人卻是如恩佩一樣,還來不及耀眼,就已把自己燃燒殆盡。創作者自然可以繼續讚揚追夢的美好,因為短暫的浪漫更有價值,但《帶我去月球》不甘於如此,竟讓回到過去的正翔改變人的生死,就有損電影前半段所呈現的高度,也是最為人詬病之處。觀影當下,我也不盡認同這樣煽情的妥協,卻在片末銀幕打上「僅以此片紀念張雨生」時,看到了導演的另一層浪漫。你當然可以說恩佩最後因為正翔的提醒而成功狗血如八點檔,但當正翔闖入後台,試圖在張雨生的最後一場演唱會提醒他「小心開車」卻力有未逮時,他代表的不正是導演謝駿毅的渴望?透過電影,謝駿毅成全了自己不切實際的幻想,他當然不能讓張雨生復活,但他可以讓一個年輕人度過生死難關、成功追夢,在西門的新世界大樓銀幕牆上唱著〈帶我去月球〉,偶像與粉絲、夢想與現實的衝突和相互成全,在這一剎那,劃下最完美的句點。可就是因為它太完美,完美到不切實際,而不是一個完美的電影結局,但又如何呢?總在漫談夢想的青春,也少數能力抗現實社會,卻是那份天真、幼稚的張狂最具生命力,也最讓人懷念。當《帶我去月球》透過同樣虛實難分的光影,重現了一個新的可能,才抓住了符合本片初衷的、不完美的可貴。


電影映畢,內心仍在交戰這究竟是不是一個好作品。從今日秀泰走出,迎面而來就是正翔找玉蘭花婆婆的小巷,然後是月球幫曾經奔馳過的萬年大樓,最後是六號出口旁無比熟悉的廣場,每一處竟都讓人又憶起一絲電影裡的活力。這時我才發覺,自己的腳步輕快了起來,腦中也不自覺地哼起〈帶我去月球〉——我想電影也算是成功了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韋晢 的頭像
    韋晢

    韋晢的部落格

    韋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